新闻资讯

混凝土行业倡导绿色发展 促进产业提升

2022-08-23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年会上,该分会会长戴显明表示,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世界混凝土年产量的50%,混凝土工程规模及混凝土行业的从业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一些国家的重点工程和大型工程,如三峡大坝、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奥运场馆、广州西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京基100等一批施工环境复杂、技术含量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显示了我国混凝土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一座座行业丰碑,凝聚着混凝土行业人的骄傲和才智。

新技术广泛应用泵送记录不断刷新

戴显明透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我国混凝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房屋竣工面积近30亿平方米,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建造业为改变城乡面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些成绩都与我国混凝土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

混凝土分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混凝土行业实现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利润总额接近400亿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截至2011年底,预拌混凝土企业已超过5500家,年总产值近3500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超过30亿立方米,年实际产量达到13.3亿立方米,预拌混凝土总产量已超过混凝土总用量的40%。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预拌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比例已达到90%以上,城市城区预拌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比例甚至已接近100%。

戴显明强调,预拌混凝土行业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建筑施工现代化、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混凝土制品行业凭借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科技附加值产品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在2011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投资放缓的环境下,实现了20%的增长速度。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水平显著提高,在保障房建设和住宅产业化建设中,预拌混凝土行业与之互相补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同为我国建筑施工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戴显明介绍,2011年至今,在我国混凝土行业中,中建四局与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合作完成了深圳京基100大厦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任务。该项目通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超高泵送泵机的技术创新,创造了超高强度混凝土直接超高泵送417米的世界记录,成为该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上海城建成功突破国内大型钢筋混凝土管模具设计、生产质量、技术控制难题,一举实现世界最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直径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试生产成功,创造了钢筋混凝土管制造史上的新纪录。上海建工集团在世界未来超高层建筑的代表——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在主楼大底板浇捣前,运用有限单元技术、仿真技术和低收缩混凝土技术,动用了近500辆搅拌车、8个搅拌站协同作战,一次浇筑成功主楼大底板6万立方米混凝土,混凝土内部温度理论控制与实际控制非常吻合,创出了民用建筑工程的世界纪录。

产业环境严峻发展要求提高

戴显明表示,虽然混凝土行业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自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一定的减速态势,而且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更为明显,在限购、限贷等较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投资更是大幅减速,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610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落16.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我国混凝土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原材料可利用资源日趋贫乏、价格不断上涨、市场容量减小、资金紧缺、运营成本增加等困难,混凝土产业的增长速度亦有所放缓。

戴显明指出,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也已由繁荣期转为调整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市场投资大幅减缩,已经对我国混凝土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强调改善发展环境,促进转型升级,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环保型循环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绿色施工导则》等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拉动了混凝土行业的有序增长,但同时也对混凝土行业的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大问题待解行业应予重视

戴显明认为,目前,我国混凝土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混凝土行业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产能过剩,区域性生产力有待调控;(2)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有待增强,行业装备自动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法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有待提高;(4)产业集中度较低,品牌效应不明显,规模效应有待提高;(5)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有待进一步增强;(6)企业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不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7)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戴显明表示,虽然以上问题已逐步引起行业的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仍然值得我们全行业认真思考。除了目前体制的不完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一些过度投资导致的不合理竞争之外,行业自身的粗放式管理和局部无序发展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能否克服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不足作为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在大力提倡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今天,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强弱存亡的关键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